摘要:本文以生鲜牛乳作为综合标准化的研究对象,以保证质量安全为目标,系统分析了影响生鲜牛乳质量安全的相关要素及规范要求,建立了生鲜牛乳标准综合体,期望本文能为我国生鲜牛乳综合标准化提供研究思路。
关键词:生鲜牛乳,综合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中国奶业平稳发展,规模养殖明显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牛奶产量3,201万吨,仅次于印度和美国,居3位[1,2]。目前,我国生鲜乳整体的质量安全水平也保持相对平稳,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7%以上,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保持在[3]。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饲养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仍有待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制约着我国奶业全面振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奶业专家就指出标准化是现代奶业的重要标志,只有全面制定各项必需标准,形成“标准系列”并付诸实施,才称得上“标准化”[4]。同一时期,农业综合标准化的各项试点也逐步开展,1988~1995年,福建省开展的30个重点综合标准化项目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是综合标准化在农业领域的成功实践。通过综合标准化建设,烤烟、蘑菇罐头、鳗鱼等产量和合格率大幅度提高,那时人们就认识到综合标准化的思路和方法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符合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5]。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相继有关于在小麦、蔬菜、中草药等作物标准综合体构建中应用农业综合标准化的报道和研究。针对生鲜牛乳,质量安全相关的调查研究很多,但从综合标准化角度全面梳理其产前、产中、产后标准化的研究却极少。随着奶牛养殖集约化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奶业相关标准体系不断完善,这为生鲜牛乳标准综合体的建设提供了可选资源,也为生鲜牛乳综合标准化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
1综合标准化目标确定及分解
农业综合标准化是为了达到确定的目标,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农业标准综合体,并贯彻实施的标准化活动[7]。综合标准化的目标来源于综合标准化的目的,目的性突出是综合标准化的重要特点,也是其与传统标准化的重要区别。本文选定生鲜牛乳作为综合标准化的对象,以保证质量安全,提升效益为目标,进行综合标准化思路探析。根据生鲜牛乳的生产过程特点,进行目标分解,主要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产前阶段质量安全,产中阶段质量安全和产后阶段质量安全。
2生鲜牛乳质量安全相关要素分析
2.1产前阶段。是指从牛场建设到投入饲养之前的阶段,影响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有养殖环境、奶牛引种、投入品管理、人员管理等。奶牛场建设的环境(土壤、空气、水等)直接影响产出牛乳的质量,若奶牛饮用了亚硝酸盐或重金属超标的水可能会导致生鲜牛乳的亚硝酸盐或重金属超标[8]。同样投入品管理不当,致使饲料和投入品不符合要求或变质,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不仅危害奶牛的健康,也直接影响生鲜牛乳的质量安全。人畜共患病,如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可以经人感染畜禽,也可经畜禽感染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对饲养和生鲜乳的质量也有一定影响。2.2产中阶段。是指饲养阶段,影响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有饲喂管理、投入品使用、疫病预防、环境净化。使用违禁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会直接影响生鲜牛乳的质量安全。同样,饲喂管理不当,消毒防疫、疫病免疫和监测措施不到位,病死畜及粪污无害化处理不规范,易引发奶牛疾病,奶牛患病后乳成分可能会发生改变,影响生鲜牛乳的质量安全。2.3产后阶段。是指挤奶到生牛乳处理加工前的阶段,影响质量安全的主要环节有挤奶、收购储运等。挤奶操作不当或是保管不当,不仅会使奶质变差,不利于奶牛的健康,挤奶环境不清洁卫生,挤奶设备不及时清洗消毒,容易滋生细菌和致病微生物,也直接影响奶的质量[9]。收购储运环节对于生鲜牛乳的质量也有比较重要的影响,若奶罐的性能、材质、卫生情况存在风险,则无法保障运输奶质安全[10]。2.4生鲜牛乳质量安全控制要素。
3各环节要素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