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连锁化率提升增加了对预制菜的需求。美团数据显示,2018-2022 年我国餐饮连锁化率持续上升,2022 年已达到19%,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不断加快,对菜品的标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培训一批料理风格完全一致的厨师明显不太现实,只能利用预制菜实现标准化。如果使用预制菜,所有菜品原料在统一采购、集中加工后进行真空包装,后通过精装冷冻车配送到各个门店,门店里只需对菜品进行简单加热,连厨师都不需要。
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受到疫情防控影响、家庭小型化趋势以及工作时长增加等因素影响,预制菜行业直接触及终端消费者的生活。2021年以来,疫情提升了人们消费方便速食的概率。对企业来说,由于堂食场景受到一定阻碍,原本在后厨使用的预制食材被推向了前台,可以直接向消费者出售。对个人来说,居民居家时间增长,做饭兴趣有所提升,通过购买预制菜可以完成做菜体验,也能够收获较为美味的食品。
家庭小型化趋势愈发明显,现代工作节奏变快,消费者更加倾向简易化烹饪。从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2020 年我国户均人口2.62 人,较上一次人口普查减少 0.48 人,已跌破“三口之家”。其中,“一人户”家庭超过 1.25 亿,占比超过25%。随着家庭越来越小,做饭的成本也随着人数的减少而提高,无论是时间成本、食材成本还是心理启动成本,家庭越小做饭就越难。在的忙碌工作之后,人们不想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制作三餐,对烹饪的简易化需求提升,会更容易点外卖、选购预制菜,来满足操作便捷、“一人食”、营养美味等需求。
SIX
SIX
SIX
预制菜行业发展情况
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1%,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从人均消费量角度,2022年我国人均预制菜消费量仅为9.1KG,远低于预制菜产业成熟的国家的人均消费量,同年美、英、日的人均预制菜消费量分别为16.1KG、16.8KG、23.2KG;但我国人均消费量提升速度较快,提升空间大。
预制菜行业参与者众多,市场仍高度分散。预制菜行业仍然处于蓝海竞争阶段,并未出现较多的规模以上企业,行业地理区域特征显著、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参与企业类型多样,竞争格局尚未定型。按照主营业务对预制菜行业的企业进行划分,百客临供应链创始人陈珊认为:目前涉足预制菜行业的公司分为六种类型,以新希望集团、正大集团、国联水产等为代表的原材料提供商上游农林牧渔企业;主要提供半成品或初加工产品的食材供应链服务商,主要代表企业有蜀海供应链、找食材等;以绿进食品和味知香为代表的专注预制菜领域的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通过冷冻食品来拓宽预制菜产品线,例如安井食品、三全食品等;主要面向消费者提供预制菜服务的餐饮企业,以广州酒家、海底捞等为代表;连锁商超、生鲜电商等零售企业依托线上平台拓展预制菜业务,如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
目前B端为预制菜市场的重心,主要参与企业类型有上游农林牧渔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预制菜企业和食材供应链服务商。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华兴资本发布《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C端主要参与企业类型为餐饮企业和新零售企业,市场需求逐步扩张。无论是通过农贸市场、零售商超还是线上平台渠道,企业都可以将预制菜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目前的主要参与企业类型有餐饮企业和连 锁商超、生鲜超市等零售企业,原有以 B端为主的企业也会生产直接面向 C 端的产品, 行业在 C端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机会众多。据头豹研究院数据,C端市场占比由2017年15%提升至2021年20%。C端增速飞快,2021年美团买菜、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盒马预制菜销售增速分别为400%、300%、 300%、70%。
目前预制菜市场以B端为主、C端发展可期,各主要参与者应当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关注供应链的搭建和销售渠道的铺设,获得竞争优势。产品打造方面瞄准受众群体,关注预制菜品的种类与口味,开发特定场景、时令的预制菜品。产业链协同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成本优势,提升企业的议价与定价能力;全面布局销售渠道,确保B端的渠道稳定性,扩展C端的渠道覆盖面,提升预制菜传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