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强化种业创新和农机装备创新是推动小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通过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以土地生产率的提升抵消土地装备率的短板,进而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整体提升,是土地装备率低下的日韩两国的共同选择。与日韩相比,我国农业生产的土地装备率更低。为了同新大陆国家和部分凯恩斯国家的农业部门展开国际竞争,以农业科技创新挖掘土地生产率的潜力成为关键之选。为此,我国亟需选择若干创新能力薄弱但却事关发展全局的关键领域,展开集成攻关,以此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在此背景下,鉴于我国在种业创新领域仍面临诸多“卡脖子”困境,更有高达40%的农产品尚未实现全程机械化,而种业创新和农业机械创新恰是全球农业科技创新竞争的战略前沿和关键高地。基于此,我国很有必要集中科技资源,尽快实现上述两个领域的创新突破。
(4)推动农户生产行为的绿色转型是推动小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能否将绿色低碳要素有效导入小农生产,推动农户生产行为的绿色低碳转型,是事关中国农业能否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为此,可以以日韩两国的做法为鉴,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推进这一转型历程:一是从宏观层面,以“绿箱政策”替代“黄箱政策”,推进中国农业支持政策体系整体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二是从中观层面,通过推进社会化服务,尤其是生产托管服务,以标准作业、统一服务的形式,将绿色低碳理念导入托管过程,从而实现对小农户生产行为的绿色低碳替代;三是从微观层面,通过实施诸如“肯定列表制度”等具体举措,切实规范小农户的生产行为。
(5)提升小农生产的“软实力”是增强“硬实力”的有效补充。和日韩两国相似,小农生产格局下的中国农业既面临农业资源禀赋的天然短板,也具有农耕历史悠久、农业文明灿烂的文化优势。对于前者,可通过推动农业结构改革、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等综合手段,在破除资源禀赋制约的努力增强中国农业生产的“硬实力”;对于后者,则可借鉴日韩经验,更加注重对中国农产品品牌资源的重塑和对农耕文化的挖掘与传承,筑牢中国农业生产的“软实力”。以“软实力”为“硬实力”提供有效补充,进而形成推动小农生产格局下的中国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02
推动小农格局小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四点具体政策建议:
(1)政府主导设立农地流转中间机构,加快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推进农地流转问题上,近年来日韩两国均采用了设置农地流转中间机构,通过赋予其对待流转农地的“中间管理权”,发挥其联结农地流转双方的作用,以此提升农地流转效率。中国可借鉴日韩两国经验,由各级政府主导成立农地流转的中间机构,以权力清单的形式赋予其依法代为处置待流转农地的权限,以此加快农地流转效率,多快好省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有序推动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应用,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就中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实际来说,在大部分地区,“智慧农业”更多停留在概念阶段。但生物育种技术则不然,以水稻这一主粮作物为例,中国在水稻领域具有雄厚的育种技术储备,一直以来由于“可以研究不可以产业化”的政策制约,大量技术一直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未来,建议循序渐进,有序推动合成生物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前沿生物育种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以此从根本上提升种业创新水平。
(3)探索“tanjiaoyi+社会化服务”模式,彰显社会化服务的正外部性。通过诸如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形式,以更加规范和现代的绿色生产行为替代小农散乱生产,进而降低农业碳排放,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正外部性的典型体现。为了彰显社会化服务降低农业碳排放的正外部性,建议尝试探索“tanjiaoyi+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具体来说,在碳排放计量、碳汇核算、tanjiaoyi平台及收益分配等一系列基础性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建立与完善的基础上,适时开发针对社会化服务的tanjiaoyi项目,借助tanjiaoyi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为社会化服务增加“碳减排收益”。通过增加其他环节的收益,实现服务小农户环节价格的降低。
(4)更加注重农产品品牌文化的塑造,增强农业发展的软实力。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农产品品牌资源极为丰富。建议由各级政府统一推动,向各地文化符号强烈、地域特征明显的农产品注入文化内涵,通过打“文化牌”,实现对农产品品牌的升级和再造,从而增强中国农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建议依托现有的国内外媒体资源,向世界讲好农产品的“中国故事”,以此增强中国农产品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