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冻到冷藏的变化,彰显“鲜”的重要性,现在,老百姓对冷冻肉的需求大大降低,讲究吃冷鲜肉。生鲜物流的崛起是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以果蔬、畜产品、水产品及花卉为代表的冷链物流,交易额每年增速达20%,伴随生鲜电商这一巨大发展空间的开启,冷链物流的需求正在激增。
消费者线上购买生鲜的习惯养成,叠加此次疫情影响,生鲜电商渗透率有望加速上行,假设电商渗透率提升至20%,则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有望向万亿进发。
要求更高的生鲜电商倒逼难度更大的冷链物流发展,高端生鲜需求增长,叠加餐饮业自身发展变革的需求,食品冷链迅速发展。
日前,京东物流推出“预制菜专属解决方案”,依托遍布全国的冷链物流体系,为预制菜企业提供从商品生产储存到打包配送,从线上业务到线下场景的全程冷链解决方案。
对于新鲜,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农产品上行,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晚、基础薄弱,现状是一边是生鲜产品需求激增,一边是农民销售难——农产品滞销,冷链的补短板要站在农业振兴的高度,筑起连接农产品供给和消费者需求的桥梁,使过去难以跨越地域生鲜消费难题得以解决,打造从田头到餐桌的冷链物流体系以及构建冷链物流生态闭环。
2、补齐断链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缺的不是冷链资源,而是能够为其提供全程冷链服务的服务商,冷链物流一般包括预冷、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冷链设施的缺失都会让产品品质打折扣,断链成为冷链的不堪承受之重,补齐短板,防止断链,要解决三大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沿海区域以及一线北上广城市冷链基础设施设备数量较多,西部中部地区资源较少,而国内大量特色农产品分布在西北、西南等地区。2019年,中国华东地区的冷库容量、冷库企业数量多,占比全国冷库总量的41%,华北地区占比15%。而西北和东北地区作为农产品的主产地其冷库容量总和仅占全国的13%。
二是发展结构不合理问题。冷链行业首尾市场发展不均衡,冷链物流企业多数关注终端配送服务,忽略了产品产出时的运输、储存。从冷库功能上看,目前存储型冷库多、流通型冷库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销地冷库多、产地冷库少,现在比较火的是用于储存冻品海鲜的那种冰鲜冷库,更多的生鲜农产品、短保预制食品,需要的是低温仓库周转,而这类仓库相比冰鲜类冷库数量太少。
三是闭环需重塑。冷链物流不仅仅只是指的冷藏车运输,而是整个环节包括从产地到加工场,从仓储到运输至消费者手中这一系列完整的流程。从“先一公里”到“后一公里”,从原产地到消费者手中,全方位保障冷链物流体系覆盖。
3、筹钱好办事
冷链行业是一个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不高的行业。
缺钱是冷链物流企业面临时的共同问题,特别是对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一个1万吨的冷库,保守估计需要1.5个亿元。建完以后运营资金从哪里来呢?融资难是一个普遍现象。
冷链产品品种繁杂、标准化低、对温度的要求各有不同,终端的需求又千差万别,这决定了冷链物流从系统设计、仓储、配送复杂程度极高,需要一定的融资。
目前,冷链物流不规范,品质检验、价格评估这些配套的生态化服务跟不上,使得融资难。冷链物流是蓝海,金融机会如何切入进去?需要金融机构和冷链企业共同努力并进行改革。
国家要稳投资,稳增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激发社会投资活力,鼓励冷链设施建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2021年共发生33起投融资事件,从融资轮次分布上来看,B轮及之前的企业占比达54.54%。主要融资成功的企业以社区生鲜团购、预制品、冷链信息化和数字化等业务为主。冷链链条上基础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和进口贸易企业的融资却几乎不见身影。
还有一个盈利问题,与融资息息相关,我国冷链利润率为8%,而发达国家冷链的利润率可以达到20%~30%,未来如何做到控制成本,降低商品损耗率是各冷链物流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冷链物流规模效应极强,实现冷链物流的降本增效,规模必不可少,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迅速,但整体上仍呈现散乱小的状态。冷链企业合计大约只占市场份额的不足5%,行业整体处于碎片化、分散化的状态。
冷链物流市场还极易受“黑天鹅事件”影响,这就为市场平衡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中国冷链体系要走到和发达国家同步,还需要一定的漫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