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后的米饭反生?面条不劲道容易断?蔬菜色泽暗淡没食欲?肉制品口感不佳?
预制菜的商品力始终是消费者在乎的,预制程度过高,会担心食用口感不好,预制程度太低,“手残党”用户又搞不定。
预制菜“履约”性十分重要,口感履约就是要“复原”口味,食材履约则是要求企业具有冷链配送的能力,保证食材新鲜度。
“超人测评”曾经就市面上常见的几款预制菜做了对比,就是从预制菜口感复原上给出评价,正面说明“履约性”是消费者投票的重要参考。
是食品安全问题。
如何保障蔬菜新鲜度?如何保障不是死鱼死鸡死鸭死猪?
预制菜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资质,一些中小预制菜企业资质不全,加工预制菜设备不达标,安全隐患颇大;第二是存储风险,预制菜在运输和存储中,是否分门别类放置,区分冷冻、冷藏等等。
消费者因为无法知道包装背后的真实情况,对预制菜并不十分热情。
第三,预制菜产品同质化严重。
和西餐预制菜不同,中餐饮食结构复杂,区域性特征明显,预制菜如果品类单一很难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餐饮需求。
对大部分预制菜企业而言,选择消费者接收度较高的品类开发更加保险,新口味研发比较冒险。
在电商平台上,销量好的都是酸菜鱼、小酥肉、小龙虾、红烧肉等。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这些重口味的大菜对新鲜度要求不高,符合大众对于荤菜大菜的味蕾喜好。
年轻人对餐饮十分挑剔,预制菜方便快捷,但如果性价比不能符合他们的预期,也不会买账。
第四,预制菜没有价格优势。
市面常见的荤菜预制菜定价往往在30-50元之间,这个价格比普通的外卖要高,而一些大菜、硬菜的售价甚至接近百元,这和餐厅堂食的人均消费水平相差无几。
外卖行业经过几年的优化,价格、服务、品质都有较大改观;而餐饮堂食的“卷”早就十分激烈,99团3人餐比比皆是,这样一来,预制菜的定位就比较尴尬。
基于这样的行业痛点,有些预制菜玩家将自身产品线开辟出即食、即热、即烹三类,不仅让消费者选择更有梯度,也让企业立于一个更好的发展起点。
三 预制菜需要破局者
预制菜万亿赛道的蓝图实在吸引人。
但风口之下,谁能在预制菜赛道站稳脚跟?谁又能在鏖战中突围?
我们认为企业们有两个难关,五个问题要解决。
个难关,让用户真正接受“预制菜”。
在食材的保鲜上,预制菜需要通过冷链保持菜品新鲜度,冷链从原料产地、到工厂完成加工再到产品运输储存贯穿始终。
比如盒马针对生鲜商品就有一套强标准,“日日鲜”的肉菜蛋奶,要前生产,凌晨到店,当天卖完;在辽宁大连捕捞的生蚝,为了保持鲜活,要一路“养”进内陆门店。
而口味的复原则需要技术的加持。盒马的预制虾标准中,就包括了15个环节、34项参数,对虾钳重量甚至也有明确规定,被供应商戏称为“严标准”。为了保证加热后的口感复原,盒马会将炸过的虾迅速浸液降温,保证肉质紧实,液氮冷冻的技术还会迅速锁鲜。
解决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
要解决预制菜的食安健康难题,严格的智能化管理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在盒马的央厨工厂,工人们进入车间需要五道程序、三层过滤,空气净化度达到十万级,堪比外科手术室;智能化工厂中能实时记录预制菜从原料、分切、上料、油炸、包装、运输等每个环节。产品万一出了问题,也能溯源,快速找出问题。
国联水产也早在2019年就建立了智能化工厂,提升了品控水平,完成了从水产基础加工到“中央厨房”的转型。
第三, 从大单品突围做出差异化。
目前预制菜市场,很少有企业能做到大而全,反而是细分品类黑马更多。
这种“大单品”的好处在于,产品壁垒相对较高,一旦做出核心产品,就能破圈,形成品牌辨识度和市场占有率。
比如酸菜鱼就是预制菜的爆款大单品。
2021年酸菜鱼预制菜已达到5.9亿,预计2025年将上升到16.9亿。
而深挖酸菜鱼的品牌也不少,在消费者品牌调研中,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品牌既有供应链上游的国联水产、御鲜锋,也有中游的安井、正大这样的速冻食品品牌,还有下游的叮叮懒人菜、麦子妈。
同样火爆的大单品还有小龙虾。
2022年5月,盒马“加油虾”销售额同比增长200%,海底捞小龙虾预制菜全国日销量2.5万份,信良记在今年618销量较2021年同期增长50.46%。
大单品固然能出圈,但如何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才是大单品后预制菜复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