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从11月23日至24日召开的全国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目前,全国绿色储粮仓容超两亿吨,粮食仓储正在由“安全储粮”迈向“绿色优储”新发展阶段。会议指出,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粮食节约行动方案》部署,结合实际创造性抓好落实,重点推进健全法规体系、优化产后服务、改善仓储条件、引导适度加工、提高流通效率、加强宣传教育等六个方面工作,节粮减损依法治理实现突破,农户科学储粮减损效果显著,绿色储粮技术广泛推广应用,粮食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明显,物流运输装卸实现降本增效,全社会节约减损氛围日益浓厚,粮食产后节约减损取得积极成效。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21年以来,我国持续开展“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用科技赋能仓储升级,加快建设绿色粮库,推进低温、气调等仓储新技术系统集成,促进提质降耗、节粮减损;一大批粮食仓储企业积极参与新建高标准粮仓、推进老旧仓房维修和改造升级,实现“优粮优储”。
在国家《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方案(试行)》的政策支持下,水稻主产区江西从2020年至今统筹资金52亿元,提升粮食产后服务功能,电子测温、机械通风、内环流控温等新科技的综合应用,让粮食住进了“智能空调房”。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周冠华表示:目前全国已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1.8亿吨,应用气调储粮技术仓容超4600万吨,粮食储藏周期内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正在由“安全储粮、减损降耗”向“保质保鲜、绿色优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低温、准低温储粮技术是指在储粮过程中,利用自然冷却或者人工制冷,维持粮仓处于较低温度环境,保障粮食品质不变。相比常规储粮方式,低温储粮每吨粮食能为企业增加100元左右的综合收益;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则是用高浓度氮气抑制粮食呼吸,防止霉变和病虫害侵扰。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的中储粮集团正在加大改造力度,全国400家直属粮库今年将完成“智慧粮仓”的全面升级,粮食数据“上云”和储备信息“云仓”建设成为下一步绿色储粮的新方向。
周冠华表示:智慧粮仓的建设,相当于给粮仓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全仓粮情一目了然,粮食进出仓全程监管,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方案(试行)》是“十四五”时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之一,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该方案提出建设一批高标准粮仓、改造提升仓房的气密和保温隔热性能、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发展多参数多功能粮情测控系统、提升清理净粮能力、推动粮仓分类分级六项重点任务,着力推动粮食储备高质量发展,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到2025年,力争政府储备基本实现控温储藏保质保鲜、药剂使用减量增效、仓储作业环境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