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还配备了自动化分选车间,为猕猴桃存储提供了新装备、新技术。
“保鲜用的空间电场水分子激活技术非常先进。这是一个物理保鲜过程,通过低压低频空间电场激活食材中水分子,赋以能量,使食材组织细胞活性化,形成一个低温、无菌保鲜生态环境。”王志广介绍。
这个保鲜库,给当地猕猴桃价格起了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原来的时候过了八月十五,猕猴桃就很难卖动了,价格会一下子下跌,今年的价格不降反升。”王志广说。
现在,老果农们信心很足。
哪些“瓶颈”需要破解?
01
资金问题是首要
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首要的就是资金问题。采访中,多位冷库运营主体表示,冷库建设前期投入大,运营费用也不低。
伊继余给记者介绍了建设和营运成本。他们建设的6个冷库共投入了1200万元。一年下来,电费40多万元,叉车工和制冷工工资30多万元。收费标准是,蜜桃等存储时间短的果类0.1元/斤,苹果等长期存放的果类0.2元/斤,“得运营五六年才能收回建设成本。”伊继余说。
蒙阴县在2021年入选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配套资金2000万元,采取主体申报,先建后补的方式。继余果品农民合作社的冷库按照建设投资的30%获得了补贴。
王志广告诉记者,他们的项目投入了2100万元,山东农担公司为博山猕猴桃产业提供融资担保,帮助农户拿到贴息物流。“如果只依靠果农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王志广说。
记者采访发现,在一些林果大县,冷库主体多数本身就是果品经纪人,如果单纯靠赚取入库费用,难以盈利。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冷库、冷链设施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运营成本高,各地应加强统筹谋划,有序组织实施,强化政策支持,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
宋西传表示,财政资金撬动的作用很明显,2021年蒙阴全县建设(改建)120余个仓储冷藏设施,增加库容量近5万吨。
02
信息化程度低
记者采访发现,信息化程度不高,也是目前冷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
作为全县冷库建设的负责人之一,蒙阴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科科长刘元青介绍,作为试点县推进工作的一部分,去年,他们搭建起“蒙阴县冷藏保鲜设施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
在他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系统的运作情况。系统将全县所有冷库纳入名单,并在冷库设置传感器,对温度进行监测。
“在后台都能查到数据,如果温度不正常了,这套系统能对冷库管理者进行预警。”刘元青说。
系统的另一个作用是对货物进行及时调配,引导客户到合适的冷库存放。还实时显示南方水果市场每天的价格变化情况,以供使用者了解市场波动。
如此,这些建成的冷库还是不够“智慧”。刘元青说,冷库应该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出入库管理上,现在还是人工登记条目信息,在蜜桃大量上市的时候,工人太忙,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
“我们在设想如何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采集,在出入库管理上更加高效。”刘元青表示,但以现在的条件来看,难度还很大。他期待能有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03
品类繁杂需求不一
农产品品类繁杂,每个品类还需以不同温层、操作方式进行保鲜储存,这考验着各地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构建莱阳梨、沾化冬枣、胶东大樱桃等名特优水果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将冷链物流网络节点载体嵌入栖霞苹果、蒙阴蜜桃、威海无花果等果品加工产业集聚区。
04
完整统一的标准尚未形成
“目前,绝大多数农产品未进行田头预冷处理,县、乡层级的冷链集散中心、分拨中心缺乏,冷链运力不足。”业内人士表示,农产品的分级、分拣、包装、冷藏、运输等各个环节还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标准,这些都是未来建设的重点。
当然,让农产品产地“先一公里”真正成为“鲜一公里”,还需标准化冷链单元装具、配送冷链设施设备等多环节共同参与。这将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农产品抗风险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农产品冷藏保鲜
这些做法值得学习
在推进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中,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其中有不少好办法值得借鉴学习。
广东省鼓励田头智慧小站建设
田头智慧小站建设将被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田头智慧小站移动冷链车纳入固定的冷藏保鲜设备补贴范围。
依托全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骨干网,分阶段分步骤在全省重要农产品主产地建设推广集仓储保鲜、加工包装、直播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田头智慧小站,打造一批先行试点县。建立配套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可持续运营的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推进鲜活农产品重点县(市、区)田头智慧小站建设。在用地方面,政府将给予支持,把符合设施农业用地规定的田头智慧小站及其辅助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田头冷链快递物流设施符合规定的,纳入点状供地范围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