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推进福建现代流通领域软硬件建设上的重要作用,制定后疫情时代福建现代流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现代流通体系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衔接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战略顶层设计,做好重大突发事件下流通有效运转的预案和相应物品的储备,适应后疫情时代国际竞争与合作发展的战略布局。
在硬件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推动福建重点港区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推进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和陆地港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各个园区物流化、规模化、现代化和集约化;另一方面,加快福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推动全省冷链物流网络布局,有针对性培育发展各地市冷链物流重点企业,用好冷链物流产地仓、中转仓、前置仓、销地仓等仓储物流设施,实现线上高效对接、线下快速流通。
在软件建设方面,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现代流通领域的制度规范和标准,通过简化行政审批、降低物流税费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实现流通领域营商环境的优化,统筹推进福建现代物流运输体系、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有效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电商与快递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完善福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体系,严格落实国家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健全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物流体系,加强城乡物流配送集约化、均等化建设,将物流运输打造成优化资源配置的新动力,将商贸流通打造成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赋能现代流通产业建设
创新福建现代流通体系新业态新模式
数字化转型升级是现代流通产业发展的趋势,要积极推进后疫情时代流通领域“互联网+”到“物联网×”的产业化升级。
完善后疫情时代福建大流通网络建设规划,通过推动流通产业互联网与物联网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智慧港区、智慧机场、智慧园区、智慧平台等建设,加快建设无人场站、智能化仓储等物流设施,实现福建现代流通体系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不断优化流通产业管理创新服务。
充分发挥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在助推后疫情时代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面重要作用,实现“互联网+”与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等各个物流环节智能化有效融合,实现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优化供应链管理,创新福建现代流通体系新业态新模式。
培育和发展福建第三方物流数字化发展,构建后疫情时代数字化安全监测系统,不断创新第三方物流企业产业科技和商业模式,建设一批在国内国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数字化供应链企业,实现福建现代流通体系一体化,以降低流通成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做强“丝路海运”品牌和平台
提升福建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新格局
2018年底,福建率先开行“丝路海运”,这是福建与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新通道。
要做强“丝路海运”品牌和平台,发挥福建“海丝”核心区优势,不断深入推进“丝路海运”和“丝路飞翔”工程建设,促进后疫情时代福建港口系统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的海运物流服务生态圈。
加强疫情对流通领域影响的监管机制建设,完善港区及流通企业线上线下多重把关质量体系,科学合理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核酸检测,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抵制侵犯知识产权,加强立法、执法和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后疫情时代“丝路海运”制度规范和标准,提升福建现代流通体系深度融入服务“一带一路”新格局。
第三,积极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加快布局临港(海港、空港、陆地港)物流园区建设,不断优化临港物流园区营商环境建设,推进后疫情时代福建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建设,加强生产能力和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吸引外贸货物、内贸南下货物在福建港口中转,促进福建成为衔接东西陆海联运通道、南北海运通道的核心枢纽基地,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通道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