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是厨房必备的调味品之一,广泛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近年来却发生过不少关于食用油的安全事件,如2013年南京出入境检出原产国为希腊的橄榄油的塑化剂超标并退回;香港食安中心在葵花籽油发现有害物苯并芘;台湾正义和顶新等厂商使用劣质油等。
那目前市面上的食用油安全水平究竟如何呢?
近期,中化所作为一所提供配方分析、各类化工产品、精细化学品配方分析还原,产品开发、性能检测等技术服务的检测机构,对市面常见食用油进行了质量检测。
结果发现,5款食用油检出的塑化剂含量超过食物安全中心的行动水平;42款样本检出污染物氯丙二醇;46款检出基因致癌物环氧丙醇;还有1款特级初榨橄榄油的溶剂残留限量超出。
41款食用油含塑化剂 ,5款含量过高!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广泛的用于塑料制品中,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但塑化剂可能会迁移至食物中,长期摄入可能影响实验动物生殖系统的发育,是内分泌的干扰物质。
塑化剂的迁移量与温度和时间密切相关,温度越高及接触时间越长则迁移量就越多;食物在容器内反复摇晃也会增加其迁移量。
由于塑化剂属于亲油性物质,不需要高温也会溶于油中,含有塑化剂的塑料物料不应该接触到油性食物。
此次共测试了5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磷苯二甲酸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 (DIDP)。
测试结果显示,有41款食用油检出以上塑化剂,其中5款的塑化剂含量分别达到了2.4(DEHP)、7.0(DEHP)、7.8(DEHP)、18.3(DIDP和DINP)、0.52(DBP)毫克/公斤,高于食物安全中心规定的1.5(DEHP)、0.3(DBP)、9.0(DIDP和DINP)毫克/公斤的行动水平。
超过了行动水平,消费者亦无需太过担心,毕竟造成伤害还要结合摄入量来评估。
以欧洲食物安全局(EFSA)制定的DEHP每日可容忍摄入量是0.05毫克(每公斤体重)为例,60公斤体重的人士长期每日进食含Zui高水平DEHP(7.8毫克/公斤)的食用油约0.4公斤才会超过限量值,一般的摄入量应该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