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传统工艺,Zui终形成了这种独特文化工艺。
雕版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晋代(公元265年~公元420年),公元4世纪的东晋时期,石碑拓印得到了全面发展,它把拓印结合起来蘸好墨,仿照拓印的方式,把纸铺到版上印刷,即为雕版印刷的雏形。而用来印刷的拓印底版,也就是Zui早的雕版。
大约在公元7世纪前期,早的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诞生了。雕版印刷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这样雕版就做成了。接着在版上涂墨,铺纸,用棕刷刷印,将纸揭起,就成为印品。
雕版印刷在印刷有“活化石”之称,已被正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而作为雕版印刷术工具的雕版,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更是不能抹去。
干胶标签印刷厂怎样控制不干胶标签印刷油墨的性能?
怎样控制不干胶标签印刷油墨的性能?不干胶标签印刷,在控制油墨性能的过程中,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油墨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温度越高,溶剂挥发越快,油墨变粘的越快。
相对湿度的两个极端(湿度非常大和湿度非常小)却不是这样的情况。不干胶标签印刷人员很难在相对湿度处于两个极端的时候,控制好油墨性能,印刷标签,这一直是困扰印刷人员的一个问题。湿度超过80~85%会使油墨变粘的速度变得很慢;而湿度低于15~20%也会使油墨变粘的速度很慢。但环境处于两个极端时,印刷标签定做,单纯控制油墨溶剂的特性对改善油墨的粘度基本无能为力。
纸张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它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纸张的含水量随温度、湿度的变化而改变。纸张的含水量发生变化,纸张就会伸缩,并且,平版印刷的过程中又需要有水,纸张与水接触后,含水量也会不同,纸张的尺寸就难以保持不变,而对彩色印刷来讲,就会造成套印不准。实验证明,一般空气中相对湿度变化10%,则引起纸张含水量变化约1%,而纸张尺寸约有0.1%的变化,只能控制印刷车间的温度、湿度,减少纸张含水量的变化,以控制其伸缩变化。
纸张在从造纸厂出厂、运输、储存过程中,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会造成纸张的变形。如空气中含水量小于纸张的含水量,则纸边的水分散蒸发,会出现紧边现象;当空气中含水量大于纸张的含水量,纸边吸收水分,纸张中间含水量少,边上含水量多,则出现荷叶边现象;当纸张正反面的含水量不等时,则使纸张出现卷曲,纸张出现变形,也就造成印刷过程中套印不准和纸张折皱。
许多不干胶标签印刷厂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追样时自己印出的标签产品与客户提供的样品颜色相差甚远。这类问题多数是由于印版上的网点密度和大小与样品上的网点密度和大小不对等造成的。遇到这类情况笔者建议按以下步骤来做改善。用专用的网线尺测量样品加网线数,以确定印版加网线数与样品的加网线数一致,这一步骤至关重要。通过放大镜观察各颜色印版上网点大小与样品对应颜色的网点大小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需要调整为一致或者近似大小。这里要注意的是,由于印刷后的网点会扩大,制版时所设置的网点大小要比样品上的网点略小。Zui后,再观察印刷用油墨的色相是否与样品油墨色相一致。一般情况下,能做到上述三项,印刷出的标签产品与客户样品颜色则基本一致,不会相差过大。
目前,数字化印刷技术冲击印刷的各个部分,印刷标签出售,市场上传统标签印刷存在的不足逐步的也暴露出来:
(1)现在市场上的标签(特别是薄膜类标签)多采用丝网印刷和柔性版印刷,不仅加工工艺复杂,周期较长,时效性较差。
(2)在产品设计方面,设计方案的筛选要经过反复打样、修改,不仅麻烦,成本高。
(3)传统印刷方式要实现可变数据印刷、数字编码。条形码等防伪标识印刷等,需要通过两次甚至三次印刷来实现,比数字印刷烦琐。
(4)无法处理印量少于2000份的短版活,印刷标签制作,如一些促销品或试销品的标签或包装,使得印刷企业承接这些业务非但不赢利,还会亏本。
(5)客户对印刷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印量却越来越小,使得传统标签印刷的市场竞争力不断下降。
印刷标签出售-印刷标签-日鑫条码(查看)由东莞市日鑫计算机条码有限公司提供。东莞市日鑫计算机条码有限公司(www.tm147.com)实力雄厚,信誉可靠,在广东东莞 的不干胶制品等行业积累了大批忠诚的客户。公司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不断的完善创新理念将引领日鑫条码和您携手步入,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