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云联惠头顶“消费返利模式开创者”的光环,在商业领域掀起一阵热潮。短短四年间,它便汇聚了近900万会员,吸引了17万家企业商户入驻,平台交易总额突破3300亿元,共享资金池规模高达533亿元,还为国家贡献了超50亿的税收。2018年,这个看似的“超级平台”却轰然倒塌,因涉嫌传销被立案调查,实际控制人锒铛入狱,众多区域代理商被定罪判刑,无数创业者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如今,随着“绿色积分政策”的落地实施,以及“数据要素化”被纳入国家政策体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审视云联惠事件:它究竟是非法传销的典型案例,还是因法律滞后而遭遇误判的创新悲剧?

☀双积分系统:数据价值的新诠释
云联惠构建了一套独特的双积分体系。白积分是用户通过注册、签到、消费、点赞等日常行为积累而来,它就像一本“数据账本”,仅用于记录用户行为,不能直接兑换现金或商品。而红积分则源于平台日常营收,平台会从营收中提取一定资金用于红积分分配,用户可按比例逐步将红积分兑换成现金或商品。
从资金流向来看,云联惠平台资金分为共享金和运营金两部分。共享金是商家让利的16%,作为“服务费”由银行进行托管,全部用于红积分分配;运营金则来自会员升级费、提现手续费等,专门用于平台的日常运营,两部分资金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这种模式巧妙地将消费行为转化为数据,并依据用户的“贡献值”进行利益分配。理论上,用户越活跃、消费越真实,获得的返利就越丰厚。

☀多层激励 ≠ 拉.人头传销
云联惠的返利机制确实存在“多层分配”的特点,推广用户、商户、代理商都能获得白积分奖励。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奖励的资金来源是商户自愿让利的16%,并非是靠收取“人头费”或“拉人提成”来维持。
平台收取的会员升级费用仅占总营收的1.8%,与典型传销模式中动辄上百亿的会费体系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云联惠的所有资金都通过银行专户进行托管,消费行为真实可查,积分产生与用户行为紧密挂钩,还具备完整的审计与合规记录。从这些方面来看,云联惠与传统传销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法律滞后,创新遭遇误伤?
2022年,国家出台的《促进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鼓励绿色消费积分制度,支持数据要素“按贡献分配”。这与云联惠当初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也就是说,在云联惠被定性为非法的那一年,国家尚未对这种“消费数据参与价值分配”的商业模式划定明确的边界。这也导致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出现了“同案不同判”的尴尬局面:不同地区对云联惠代理商的判罚结果差异很大,甚至有些地方根本不认为其构成犯罪。

☀云联惠事件带来的深刻启示
如果将云联惠的失败看作是“超前创新”与“滞后监管”碰撞的牺牲品,那么它留给我们的启示无疑是非常深刻的。
积分返利并不等同于非法集资,但前提是资金来源必须合法,返利机制要透明公开,消费行为要真实可靠。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积分返利模式才能在合法合规的轨道上运行。
监管部门在面对新兴商业模式时,应保持审慎包容的态度。当政策滞后于技术发展时,建立审慎、可测试、规则前置的监管机制就显得尤为迫切。这样既能鼓励创新,又能有效防范风险。
zui后,未来的数字经济离不开对“消费数据即资产”的重新认知。企业要坚守法律底线,合法合规经营;监管部门要明确边界,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如今,当我们回望云联惠,会发现它的双积分系统、数据资产逻辑以及平台型治理结构,在今.天的数字经济政策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印证。那么,当年被认定为“传销”的创新模式,是否应该重新进行审视?是否需要为那些遭遇错判的创业者、代理商平反?
| 成立日期 | 2017年01月12日 | ||
| 法定代表人 | 李旭枝 | ||
| 注册资本 | 1000 | ||
| 主营产品 | 专注于公众号商城开发,苹果+安卓app,H5网页开发,小程序开发,专页定制开发商业模式系统软件, 1.主营分销系统开发: 二级分销系统,分红模式系统(团队分红系统,股东分红系统,级差返利系统,区域分红系统),微商云仓系统,微商代理授权系统,复购模式系统,拼不中返利拼团系统,商家O2O系统,一条线排队返现系统,公排系统,直销系统,积分商城系统,签到+免费领面膜系统,扫码分销系统。 热门模式系统开发:即拼商城系统、光明新零售系统、拼团拼购系统、完美天使美牙系统,言蕾回春面具面膜系统,创客新零售系统。 | ||
| 经营范围 | 商务信息咨询服务;计算机技术服务;计算机技术转让;网络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企业形象、企业营销策划服务;销售、网上销售:日用品、办公用品、服装;销售、计算机软件、硬件及配件。 | ||
| 公司简介 | 目前旗下拥有“卖货系统、云视商系统、云平台”等多种产品营销矩阵,全面帮助企业经营移动社交电商和全渠道新零售,通过构建技术、资本、运营“三位一体”的整体服务输出方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赋能中小企业!公司注重集团化发展及品牌国际化。经历5年深耕,微三云先后投资的公司近20家,并在日本、香港等地区完成了商标注册,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布局国际市场。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