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运营许可证新规带来了一系列重要变化。
在分类管理方面,新规根据无人机的重量、飞行速度等性能指标,将其分为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大型五个类别5。不同类别的无人机在运营要求上有所差异,这使得管理更加精细化,能更好地适应各种实际应用场景。
空域管理更加严格且明确。除了管制空域外,真高 120米以下空域划为 “适飞空域”,微、轻、小型、农业无人机用户在该区域内飞行门槛降低5。但在管制空域内飞行,需要提前申请,并且空中交通管理机构会严格审批5。
关于运营主体的要求也有变化。使用除微型以外的民用无人机从事飞行活动的单位,需有安全运营所需的管理机构、人员、设备及相关制度等5。而个人飞手或使用Zui大起飞重量不超过150 千克的农业无人机,在适飞空域内进行农业活动,则无需运营合格证5。
新规强调了保险的重要性。从事小型、中型、大型无人机飞行活动和利用微型、轻型无人机从事商业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依法投保责任险5。这为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提供了保障,也增强了行业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新规的实施将推动无人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