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新闻社记者:我有三个问题。,现在如何看待之前传统的3%的财政赤字红线,突破3%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现在财政部是否更偏好让中央政府加杠杆而不是地方政府?第三,我们想了解一下,银行会获得怎样的支持来购买增发的国债?谢谢。
朱忠明: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的提问。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的方案,这次增发2023年1万亿元国债以后,全国财政赤字将由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将由3%提高到3.8%左右。今年的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也会积极带动国内的需求,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关于国债发行方面,为加快预算支出的进度,促进经济恢复性增长,前期财政部在制定下半年国债发行计划时做了相关谋划,将原定年度国债的发行靠前安排,客观上也为后续增发国债留出了空间。考虑到本次增发的国债是纳入到中央财政赤字管理,我们将采取公开发行方式发行,和已经确定的年度国债发行进行统筹安排。我们也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债券市场的情况,合理把握国债的发行节奏,使国债发行和资金使用进度相匹配,确保顺利发行并避免资金闲置,更好发挥国债资金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保障作用。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刚刚张秘书长提到,本次增发的国债资金全部按照项目管理,请问此次增发国债对项目主要有哪些要求?哪些项目是能够得到资金支持的?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你的提问。增发国债具体到项目要求,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符合规划或实施方案。此次国债优先支持“十四五”规划,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复的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以及地方重点规划中明确的项目,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实际需求,避免超标准建设、重复建设等问题。在做好规划编制和落实的还要压实有关部门责任,细化工作要求。
二是满足投向领域要求。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应符合此次国债资金支持范围,聚焦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优先支持建设需求迫切、投资效果明显的项目,坚决避免安排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把国债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前期工作比较成熟。对于在建项目,要求各项手续完备。对于新开工项目,要求前期研究论证比较充分、具备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能够尽快开工建设,特别是一些急需项目能够在明年汛期前建成投用。对于部分前期工作较为复杂的重大项目,原则上也不得晚于明年6月底开工建设。
这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此次国债主要安排灾后重建和防灾减灾救灾项目,更要高度重视前期工作质量,在开工前对地质条件、生态风险、工程难度、建设方案、群众需要等研究到位,避免仓促上马,导致建设实施中遇到重大困难问题,造成资金无法使用、严重影响工期,甚至影响经济社会效益等问题的出现。
四是资金需求与建设进度相匹配。项目的国债资金需求要根据国债资金支持标准,结合项目建设进度合理提出,确保资金拨付到位后能够尽快投入使用,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下一步,我委、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将国债资金落实到符合投向、条件成熟、质量较高的项目,加快推动国债项目建设实施,充分发挥国债资金使用效益。谢谢!
新华社记者:想请问一下,这次增发的国债资金将如何分配,对地方在落地实施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要求?谢谢。
朱忠明:这个问题我来回答,谢谢你的提问。这次增发国债的资金规模比较大,做好资金分配使用工作尤为重要。前期财政部已经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来细化国债项目的预算安排。具体包括:
一是细化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将针对8个支出方向分领域来细化工作要求,明确每个方向的具体支持范围和支持内容,并结合各领域的实际提出财政补助标准或补助政策。
二是形成项目清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布置地方做好项目申报,要求各地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的支持范围,全面做好项目的梳理和筛选储备工作,及时按程序来上报项目需求,经工作机制审核后形成项目清单。
三是下达项目预算。财政部根据工作机制确定的项目清单,及时下达国债项目预算。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指导和督促地方用好国债资金,加强资源整合,做好与现有资金安排的衔接,要求各地足额落实地方资金,保障项目建设的需求。国债发行以后,地方要做好资金拨付工作,尽快将资金落实到对应项目,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见效。谢谢。
南华早报记者:想问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增发国债?官方是否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比2020年xinguan疫情暴发时更严重呢?谢谢。
朱忠明: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的提问。我理解,这位记者关心的是这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是不是作为提振经济的重大举措。
今年以来,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特别是三季度以来,整体回升的态势更趋明显,多个领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这次增发1万亿元国债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部署,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是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的重要安排。当然,国债资金投入使用后,客观上也会有利于带动国内需求,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谢谢。
新京报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次增发的1万亿元特别国债的支持重点之一,是以经济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的灾后恢复重建,想请问有哪些具体的支持项目?谢谢。
张世昕: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的提问。今年7月29日至8月2日,京津冀部分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海河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李强总理要求全力推进受灾地区恢复重建。目前,我委正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加快编制《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规划》。此次增发国债将重点支持《规划》实施,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是优先支持水毁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优先,立足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中央财政应急救灾资金等各项资金支持下,已经优先开展损毁居民住房恢复重建,确保灾区群众温暖过冬。增发国债将重点加快医院学校、养老托育、公共体育文化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加快水毁农田修复,尽快改善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确保在2024年主汛期前高标准完成水毁工程修复重建任务,重建美好新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