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冷链物流运输的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在生鲜食品、农副产品、疫苗、药品等诸多领域,冷链物流运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冷链物流的发展,针对解决冷链运输重点难点问题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
据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部新闻发言人舒驰介绍,近几年来,全国冷链运输车辆保有量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截止2021年底,已达34万辆,冷库容量达1.96亿立方米,冷链运输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组织模式不断创新,为冷链物流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冷链物流运输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
一方面,要优化枢纽、港、站冷链设施布局,另一方面,要完善产销冷链运输设施网络。要结合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建设,依托所在地的货运枢纽、主要港口、铁路物流基地、枢纽机场,统筹规划布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拓展冷链物流运输服务功能,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在城市和乡村的产销地,要改善冷链物流的设施条件,着力解决“初一公里”和“后一公里”问题,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二是推动技术装备更新升级。
要在运输工具化和运载单元标准化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冷链运输车辆按规定配备制冷和温度监测设备,推广应用标准化周转箱、托盘等运载单元,推广应用智能化温控设施设备。
三是创新运输组织服务模式。
积极发展冷链多式联运、公路冷链专线、冷鲜航班等运输模式,培育冷链运输骨干企业,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建设网络货运平台,优化整合产品、冷库、冷链运输车辆等资源,提升冷链运输服务品质。
四是健全冷链运输监管体系。
包括研究制定道路冷链运输管理规定,完善冷链物流细分领域运输服务标准规范,建立冷链运输追溯管理制度,加强冷链运输市场动态运行监测等方面,提高冷链运输监管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xinguan疫苗超33亿剂次。这么大量的疫苗被接种,其背后冷链物流运输功不可没。
近几年,冷链物流在百姓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除疫苗外,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均离不开冷链运输。在xinguan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和消费升级快速提升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冷链物流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仍面临不少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问题,难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萧赓指出,冷链物流是我国发挥强大优势和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领域,对保障食品和医药产品安全、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冷静面对机遇和挑战。未来,要通过构建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不断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地销地冷链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冷链装备水平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元,冷库库容近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约28.7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末期的2.1倍、2倍和3倍左右。
萧赓分析说,当前,冷链物流市场蓬勃发展呈现出新特征,在物流供给规模增大和需求多样化的带动下,不同品类、不同来源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细分加快,差异化服务增多;在生鲜电商、自采直销等新业态助推下,食品冷链物流形成产地放射、中心城市汇集的形态;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冷链物流资源加快向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汇集,在空间分布上更加集约。
市场主体不断扩大。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之间整合、并购、重组加快,冷链仓储、运输、配送、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企业,全国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占市场总规模接近20%,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冷链市场需求增加、冷链行业监管规范、冷链产业资源投入力度持续增强等利好,将推动冷链领域全产业链加快转型升级,快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和体系化等纵深方向发展,冷链产业持续向好。”顺丰冷运总裁危平介绍,2021年顺丰冷运及医药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20.1%。当前,冷链行业处于企业规模小、竞争分散的阶段,但政府及社会的空前重视和加强监管,以及资本持续加码,均推动行业加速整合、走向高质量发展。
加快补短板
“总体看,我国冷链物流仍处于发展阶段,冷链物流体系尚不健全,存在冷链流通率偏低、损耗偏大、成本较高等短板,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萧赓说。
数据显示,总量有较大提升,但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仅为0.13立方米,远低于美国(0.49)、日本(0.32)、韩国(0.28)水平。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薄弱,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中转联运换装和两端干支衔接易脱冷断链,城市人均冷库容量偏小,农村前端预冷和港站枢纽冷链设施资源不足,冷链物流设施在区域分布、产销地分布、温区功能等方面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
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偏低,流通效率低,导致物流成本增加,难以把控供应链质量,货物损耗率居高不下。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30%至40%,损耗率达10%至15%。
我国冷链物流作业仍以人工为主,自动化智能化分拣、搬运、装卸等设施设备应用不足,冷链作业化水平不高制约整体效率提升。冷藏车等配套设施数量少且技术水平不高,特别是新能源冷藏车发展滞后。对比国际,我国冷藏车数量仅占货运汽车总量的0.3%左右,而主要发达国家占比高达0.8%至3%。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智能气调、控温、智能仓储、无接触配送、大数据补货等新型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仍处在探索推广阶段,有很大提升空间。
“除硬件外,冷链物流标准体系还有待完善,目前冷链物流从生产到流通、消费各环节缺少统一标准,强制性标准少,衔接不紧密,全链条、协同化的冷链物流监管体系尚未建立,信息化监管能力不足,冷链人才培养不足,这些都制约了行业发展。”萧赓表示。
构建骨干通道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中国冷链物流企业来说利好不断。冷链物流已由起初的新兴需求转变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与刚性需求,冷链产业体系现代化进入了‘快车道’。”危平说。
2021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要求聚焦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畅通通道运行网络,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健全监管保障机制,加快建立畅通高效、安全绿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围绕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总体布局,《规划》提出加快形成高效衔接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构建服务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建设设施集约、运输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北部、鲁陕藏、长江、南部等“四横”冷链物流大通道,以及西部、二广、京鄂闽、东部沿海等“四纵”冷链物流大通道,形成内外联通的“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
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牵头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冷链运输发展面临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冷链物流运输畅通高效、智慧便捷、安全规范发展,为保障食品流通安全,减少食品流通环节浪费,推动消费升级和培育新增长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运输贯穿冷链物流始终,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环节、重要载体和先导力量。未来应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作用,就需要各部门协同发力、整体谋划、综合施策,共同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萧赓分析指出。
优化冷链物流枢纽和通道布局。引导各地错位发展、分工协同,打造通达全球、服务全国、联动产业的冷链物流组织中枢,提升冷链运输通道能力,推动形成集约、高效的冷链运输通道。
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推动港站枢纽强化冷链组织功能,支持具有冷链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建设,综合强化城市配送中心及乡镇运输服务站的冷链服务功能。发展冷链物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结合新兴技术,推动冷链直达运输集约发展,深化枢纽、口岸、产业联动,畅通冷链国内国际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