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住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为您带来Zui新的光伏新闻:东莞市分布式屋面光伏承重检测鉴定机构出具报告。作为光伏领域的第三方鉴定中心,我们为您提供全面的光伏安全鉴定报告,确保您的光伏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如今光伏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光伏系统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东莞市分布式屋面光伏承重检测鉴定机构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与深圳市住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通过我们专业的检测服务,您可以更加放心地使用和开发光伏系统,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我们的光伏安全鉴定报告是根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综合评估的结果,包括光伏系统的结构、材料、承重能力等多个方面。我们将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鉴定并出具报告,以确保您及时获得相关结果,为您的后续工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光伏系统建设过程中,很多用户常常忽略光伏承重能力的重要性。一个合格的光伏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承重能力,以应对各种天气和环境的冲击。通过我们的检测服务,您可以及时了解您的光伏系统的承重能力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我们深知价格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我们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仅为5.00元/平方米,为您提供优质的检测服务,并帮助您节省成本。
深圳市住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专业、高效、可靠的光伏检测服务。我们的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组成,具备充足的技术实力和先进的设备,可以满足各类光伏系统的检测需求。我们期待能为您提供满意的服务,帮助您做出明智的决策。
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感兴趣或有任何疑问,欢迎通过我们的官网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回复您的咨询。
屋顶光伏承重检测鉴定专载荷计算
将太阳能电池阵列安装在地面上或者房屋屋顶上,以及住宅的平屋顶上的场
合,打好牢固的地基,再作支架设计。支架(支持物)大部分都是钢结构。
支架是安装从下端到上端高度为4m以下的太阳能电池阵列时使用。结构设计时把允许应力设计作为基本,设计用的荷重是以等价静态荷重为前提。到现在为止关于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支架没有设计标准,如果作为电气设备考虑的场合,按照送电支撑物设计标准,如果作为建筑物考虑,则按照建筑法、建筑物荷重等。这些标准在设计对象和设计方法的考虑中存在一些差异,不适合称为太阳能电池阵列的设计标准。
2.1假想荷重
作为太阳能电池阵列用支架结构设计时的假想荷重,有持久作用的固定荷重和自然界外力的风压荷重、积雪荷重及地震荷重等。也有因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荷重”,在除了焊接结构的长部件以外的支撑物中,与其他荷重相比很小,忽略不计。
①固定荷重(G)。组件质量( M G )和支撑物等质量( K G )的总和。
②风压荷重(W)。加在组件上的风压力( M W )和加在支撑物上的风压力( K W )的总和(矢量和)。
③积雪荷重(S )。与组件面垂直的积雪荷重。
④地震荷重(K )。加在支撑物上的水平地震力(在钢结构支架中地震荷重一般比风压荷重要小)
荷重条件和荷重组合如表1所示。多雪地区的荷重组合,把积雪荷重设为平时的70%,暴风时及地震时设为35%。
2.2风压荷重
在设计太阳能电池阵列安装用支架结构时,在假想荷重中较大的荷重一般是
风压荷重。在电池阵列中因风引起的损坏多数在强风时发生。这里规定的风压荷重只适用于防止因强风导致的破坏为目的的设计。
(1)设计时的风压荷重
作用于阵列的风压荷重:W = CW×q×AW
式中W是风压荷重( N );C W是风力系数;q设计用速度压(N/m2);AW是受风面积(m2)。
(2)设计时的速度压
设计时的速度压:q = q0×α×I×J
式中q是设计用的速度压(N/m2);q0是基准速度压(N/m2);α是高度补偿系数;
I是用途系数;J是环境系数。
对于设计速度压q,一般应按照如下准则计算:对于地上16m以下和16m以上场合的速度压算式应按照如下准则计算:地上16m以下的场合:60;地上16m以上的场合:1204。这里,h为地面以上的高度。在地面31m以上安装的场合,风力系数规定为1.5以上。
①基准速度压q0。设定基准高度10m,由下式算出:q0= 0.5ρ×V02式中q0是基准速度压(N/m2);ρ是空气密度风速(N·s2/m4);V0是设计用基准(m/s)。空气的密度在夏天和冬天不一样,从安全角度考虑取数值大的冬天的值1.274N·s2/m4。设计用基准风速取在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安装场所,地上高度10m处,在50年内再现的较大瞬时风速。
②高度补正系数α。随地面以上的高度不同,速度压也不同,要进行高度补正。高度补正系数由下式算出:α=,式中α是高度补正系数;h是阵列的地面以上高度;h0是基准地面以上高度l0m;n是表示因高度递增变化的程度,5为标准。
③用途系数I。是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用途重要程度对应的系数(参见表2)。通常,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风速的设计用再现期限设为50年,这相当于用途系数1.0。
1.光伏系统的结构 | 2.材料选用情况 | 3.承重能力评估 |
4.光伏板组件性能检测 | 5.光伏逆变器性能检测 | 6.光伏系统的可靠性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