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国庆介绍说,国内某水产品预制菜企业,通过与京东物流的合作,将原来全国的5仓变成了7仓,这一举措直接增加了该厂商的预制菜销售覆盖面积,缩短履约时效,全国订单满足率从原来的92%提升至98%。
顺丰在其预制菜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介绍中也提到,购买预制菜解决方案的客户可通过天猫、京东、抖音、快手、拼多多、微信等全渠道共享库存,从而加快商家库存周转,降低库存压力及备货成本。
预制菜企业花花食界创始人兼CEO陈建华则表示,预制菜运输全程都需要冷链的保障,才能保证预制菜的高还原度。“日本美国餐厅的预制菜渗透率都在60%-70%,关键是其冷链的干线、支线基础支撑到位。”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为3459亿元,同比增长18.1%。若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增速保持稳定在20%,则在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成本居高难下,成发展挑战
在当下的预制菜市场,B端消费仍占规模,很多外卖商家也是通过预制菜提供外卖餐饮服务。但C端市场在这两年也愈发火热,尤其疫情下,省时省心预制菜逐渐走俏。根据百度联合京东此前发布的《百度x京东618消费趋势洞察报告》,2022年“预制菜”相关搜索同比上涨877%。
但发展潜力大的C端市场,也带来了配送距离、配送成本等方面的挑战。
当下预制菜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在四五线城市的发展并不全面。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表示,冷链物流的发展决定了预制菜行业的销售半径,如果冷链网络不发达,或者没有完备的基础设施的话,预制菜商品根本就没有办法往外销。
作为基本保障,物流成本在预制菜市场中的占比不应过高。但在实际情况中,冷链运输目前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前期设备、车辆、仓储建设等方面的投入都十分高,这也导致冷链运输的成本高企,尤其在C端市场,情况尤为突出。
秦玉鸣告诉界面新闻,占据预制菜80%的B端市场,其冷链物流物流成本基本可以控制在5%以内,但在发展势头正好的C端市场,物流成本占比却相当高,平均下来物流成本甚至可达3成。
陈建华告诉界面新闻,中国人喜欢吃冷鲜食物,但冷鲜的成本很高,预制菜厂家要考虑综合性价比。冻品可以做到高性价比,即便在日本这样追求高鲜的国家,依旧有六、七成的预制菜都是冻品。
较高的物流成本自然不利于推动预制菜走向C端市场,为此京东物流对商家进行了一定的补贴。“冷链是不赚钱的,因为冷链我们会补贴给厂商,预制菜是赚钱的。”赵煜表示。
陈建华表示,在高成本的压力之下,一些预制菜商家或许会选择更低成本的物流,从而影响预制菜的品质。“在运输中,冷冻品只要一化冻,品质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他说。
王国利也认为,在当下的预制菜市场,冷链运输的发展还在初期,预制菜厂商与物流企业之间,也尚未进入蜜月期。而在未来,优质优价才是冷链物流的需求基础。
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产业链上市企业对比分析
经营情况
预制菜是经预加工而成。通常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多道预加工程序(筛选、洗切、腌制、搅拌、滚揉、调味、成型)而成,并通过急速冷冻技术的保存和冷链运输方式大程度的保证产品的新鲜度。
随着居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消费者已经从初满足于温饱,升级为追求高品质和方便快捷的饮食理念。尤其是在疫情影响的叠加下,能满足新消费需求的预制菜成为了新的选择。从B端来看,国内餐饮市场面临着后厨人工成本增加、物业租金提高等因素制约,而使用预制菜能够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从C端来看,90、00后消费者做饭频率减少,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点外卖或便利店即热食品的方式解决一日三餐的问题,但外卖的卫生状况和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障,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工厂化、标准化生产的预制菜将成为消费者的选择之一。随着市场对预制菜需求越来越大,种类要求越来越丰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推动预制菜市场空间持续扩大,消费总量不断增长。
预制菜产业链上游为初级农产品,受供需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其中肉类、蔬菜、米粮、调味品等原材料占总生产成本的9成以上,其价格受上游原材料影响较大。目前我国肉类、蔬菜等供给充足,行业竞争充分,在种植业上市企业有苏垦农发(米粮)、众兴菌业(菌类)、雪榕生物(菌类)、亚盛集团(蔬菜)等,在肉类行业的上市企业有温氏股份(生猪)、正邦科技(生猪)、圣农发展(鸡肉)等,还有獐子岛(水产)、加加食品(调味品)等相关上市企业,其中生猪、鸡肉等肉类企业受价格影响毛利率波动幅度较大。
预制菜产业链相关企业(一)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预制菜产业链相关企业(二)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2000年前后,我国陆续出现了预制菜企业,市场的火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我国预制菜行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虽入局者多,但规模化企业少,行业区域特征明显,且竞争格局分散,行业发展处在“跑马圈地”阶段。目前,涉足预制菜的上市公司较多,主要可分为四种类型,以味知香为代表的专注预制菜领域的企业;冷冻食品企业拓宽预制菜产品线,以安井食品、千味央厨等为代表;上游农牧水产企业向产业链中游延伸,以国联水产等为代表;餐饮企业拓展预制菜业务,以广州酒家等为代表。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经营情况持续向好。从重点企业相关业务营收来看,大部分企业预制菜业务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安井食品、龙大美食预制菜营收规模达10+亿元,味知香、国联水产、得利斯等企业的营收规模也达数亿元,各企业越来越重视预制菜业务的发展,预制菜营收占比有所提升,除味知香等专注于预制菜领域的企业外,如专注于生猪屠宰与肉制品加工的得利斯、专注于冷冻食品的安井食品、专注于水产养殖与加工的国联水产等企业预制菜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均在10%以上。
预制菜重点企业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2-2028年中国预制菜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产销情况
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企业销量有所扩张。2021年安井食品、味知香、惠发食品、仙坛股份企业预制菜销量分别为10.7万吨、1.92万吨、1.2万吨、0.95万吨。四家企业中,增幅大的为安井食品,同比增长50.9%。
预制菜重点企业产销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智研咨询整理
行业发展火爆,为满足市场需求各企业纷纷扩张产能。目前各企业均有预制菜相关在建项目。
预制菜重点企业项目建设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报告、智研咨询整理
经营模式
各企业经营模式基本一致。在生产模式方面,大部分企业均以自主生产为主,这更便于企业实施全流程管控,保障产品质量,在规模效应之下降低成本;在销售模式方面,主要有直销与经销,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崛起,企业也加大在线上渠道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