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方面,建议加快研制冷链综合运输数据格式及监控管理平台相关标准,统一规范各种运输方式冷链运输的实时位置、温湿度监测等数据信息,提高冷链运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20],确保冷链运输全程信息可追溯。
3.5加大标准实施与监督力度。
我国每年因冷链运输不规范造成约1200万t水果、1.3亿t蔬菜的浪费,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元,其中因温度、包装、设备等不规范造成的损失占比接近一半,若标准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相关损失可以大幅减少。
需要加大冷链运输标准宣贯力度,推进标准及相关资料的免费公开,通过标准化试点示范工程推动冷链运输标准的推广应用,发挥示范企业的带头作用,形成可复制的标准化经验,促进冷链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
加强标准的应用监督,针对市场上仍存在高耗能、低效率、不合规冷藏保温车辆的情况,强化车辆市场准入管理,将车辆的温控、制冷设备性能检验纳入综合检验范围,开展冷链运输企业信用评价并建立联合惩戒机制,推进冷链运输信用体系建设。
3.6开展标准化培训与人才培养。
针对部分企业和从业人员对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标准化意识淡薄等情况,
一方面充分利用标准宣贯会强化冷链运输标准化培训,普及标准化基础知识、解读重点标准技术内容,增强企业和相关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提升标准实施应用效果;
另一方面,依托标准化试点示范工程,面向试点示范企业开展标准化编写培训,引导企业将成熟的试点示范成果提炼形成标准,强化试点示范成果推广应用。鼓励高校开设冷链物流标准化相关课程,培养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人才。
3.7提升冷链运输标准国际化水平支持科研院所、学会协会、企业等开展国际冷链运输技术及标准化研究,通过国际考察、学术交流等途径学习先进冷链运输技术和管理经验。
加强国际国外标准制修订动态的跟踪研究,积极借鉴和引进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提升国内标准的技术水平,推进标准化建设与国际接轨。
鼓励开展国内外冷链运输标准对比研究,争取在智能冷链运输、冷链多式联运服务等优势特色和新兴领域形成提案,推进将我国技术纳入,提升我国冷链运输标准化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4结语
本文聚焦冷链物流的运输环节,分析研究了我国冷链运输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冷链运输标准化发展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冷链运输标准化发展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我国冷链运输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对于冷链运输成本控制、效率提升的支撑作用。下一步可针对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开展技术要求和具体指标的对比研究,为我国冷链运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供借鉴。
可探索人工智能、车路协同等新技术在冷链运输领域的应用,促进冷链运输服务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