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确实变化快。
近几年的中国市场,自打“新商业”这个词风靡以来,还真是应了那句名人名言——城头变幻大王旗。不但玩家层出不穷,整个的剧情过程也称得上是跌宕起伏。
市场的风向和热度转换,能快到以“月”或“周”这样的节点来计算。不知多少人跟风跟热点反被带飘到半空,满脑子已开始被自由落体的眩晕感所填满。
这风云变化之快,也从一个视角说明了中国商业大的格局上,依旧是一个处在急速成长中的少年体质。
远的初代电商、微商这里就不说了。就看看2019年还被热捧的社交电商,其中的翘楚云集赴美上市的盛况都还历历在目,2019年底这整个行业中突然就呈现出死寂一般的沉静。
转而代之的是直播带货,忽然之间全国人民都在讨论的薇娅、李佳琦等一众网红。更随着2020年的疫情,让直播带货的话题热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几乎在一夜之间从上至下官民皆跳进了直播的大潮之中。可如今这2020魔幻的一年终于成为过去,在各类行业规范的发文中直播的热度也渐趋理性。
更近一点的时间,也就是2020年底--2021年初,在新一轮资本的加持下,眼看着各平台的社区团购似乎正要接棒直播翻江倒海时,国家监管部门的一纸文书,加上某平台社区团购买菜平台的员工猝死,似乎让这正要爆拉的热度,被冷静的按下了暂停键。
说起这个“社区团购”,今*天我们单开话题小聊一下。
顺势也再铺垫一个名词——“社群团购”。跟“社区团购”仅仅一字之差,但这两个词之间的差异却颇值玩味。
先来说说“社区团购”,这本可以引涨新一轮商战热度,毕竟入场的玩家中以互联网电商平台大佬居多,且手握大把资金。
单从运作的本质而言,“社区团购”属于一个我们更为熟悉但已经“OUT”的词—O2O—的变形体。
早先市场中提及的O2O,多是传统行业传统商业的参与者们。面对着互联网这时代大潮,他们是被动的互联网+,“O2O”之成为被做传统门店生意的人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只是故事里讲说,这样操作,能把线上流量导入到线下门店。
但没想到2-3年的光景,这个世界就变了,变成了线上的全都冲到线下来抢流量,还带着大把的钞票。
比如近的“社区团购”,就非常典型。平台方拿着大把真金白银补贴老百姓“必须的生鲜蔬菜”,硬生生的想要将本在线下买生鲜蔬菜的人,导入到自己的线上平台。
有人说吃相难看,有人说抢菜贩子的辛苦钱,但事实上这就是典型的市场竞争,商机面前容不得一丁点的迟疑,互联网就是个残酷到千团大战后只存活1-2家团购平台的地方。
但可以看到,“社区团购”仅仅只是一个表述性的名词,其本质还是互联网电商平台的一个新延展出来的流量入口,主体方在“平台电商”。
就这样的商业设置,“社区团购”若要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必然难以长久和持续。
为什么这么说呢?
除去本身是电商平台的一种入口,必须依附于平台外,从实际的操作而言,它的模式是利用一个个所谓的“团长”来对消费者也就是团员们,承接着服务例如配送、客诉等。
但一旦团员们渐渐养成平台下单生鲜蔬菜的习惯后,其实是随时可以避开团长,直接去到平台下单。
毕竟服务是完全可以找平台方解决的,团长跟团员之间的关系非常松散,甚至可以说团长是个类似服务员的存在,根本上升不到规则的制定者和管理者。
回到“社群团购”这种模式,与前者仅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社群团购”的主体恰恰就在“团长”,下单的指向也是团长来设置,团长针对团员和社群,制定规则并负责管理维护。
其实就这么看似一点点的不同,就让两者的商业运作大相径庭。表面看起来力量很是悬殊,一个是大集团军一个是小个体创业者,但在服务消费者的层面,两者本质上其实是平等的。
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角度,我反而更看好一个个看似小而弱的“社群团购”。
就不去搬什么西方的经典巨著了,谈到“社群”,恰恰是我们更有发言权。耳熟能详的有这么几篇雄文《论持久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商业无非是社会形态中的一种而已。完全可以将上述的理论结论用到当下的新商业环境——凡是真正“为消费者服务”的商业模式,是一定具有持久力也一定可以燎原滴。
从上述角度来简单套用分析,那些能为消费者切实服务的大电商平台,一定也是持续的,但不为“团长”切实服务的“社区团购”则是在团长端口而言,是不可持续的。
团长真正自觉自发为团员切实服务的那些“社群团购”,就必然会比“社区团购”更具长久生命力也会更持续。
再返回头看前面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么多商业模式的热点,不持续的热点商业模式也是在这个是否能够真正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上。
比如社交电商,我们看到一些曾经的巨头没落,但其实也有一些活得挺好。没落的原因,我就不用多说了,你只需要看看它们产品的实际二次动销的数据和开卡开新会员的套餐中产品售卖的比例,这核心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了。
商业世界中的一切,皆是人心的映射。热点再怎么转换,心都感受得到。特别是互联网的聚众效应,会放大众多的心的感知,形成感受场,自然就能让变化快了起来。
商业的终模式走向何方我们都不可能知道,但有一句话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如此快速转换的商业现实中,所谓的“坏事”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适合用老子在《道德经》里的这样一句话来呈现——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