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的一心园院落,院落内干净整洁。“前几天刚刚下过一场雨,要是你以前过来,到处都是积水,肯定无法下脚。”居民小组长廖荣富告诉记者,通过今年以来的老旧院落排水管网改造,该院落告别了“下雨一片涝,雨停一滩臭”的历史。
“对于很多老旧院落来说,因为排水管网历史欠账比较多,很容易形成内部‘看海’的尴尬。”对此,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市政工程学科带头人杨庆华副教授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这是城市的“呼吸系统”出了问题。
杨庆华介绍,为畅通城市的“呼吸系统”,由西南交通大学牵头,成都建工三建等7家单位共同参与,经过近十余年的研究与应用实践,从非工程措施、低影响开发策略等方面着手,已形成了一整套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治关键技术。那么,这套技术,正在怎样保障着城市的“呼吸系统”呢?
老旧小区:推进排水管网改造
一心园,是一个“标准”的老旧小区:已经建成投用近30年,不大的院落内有5个单元57户。
“每次下雨稍微大一点,就要内涝。因为雨污不分流,脏东西常常从年久失修的管道冒出来,淹没大半个院落。”廖荣富说。
杨庆华表示,城市亟须构建能将雨水“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从而形成畅通城市的“呼吸系统”,增强城市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对于老旧小区来说,重点就是要重构其城市‘呼吸系统’,以整治暴雨内涝和随之而来的面源污染问题。”
7月初,中国五冶集团锦江区绕城内排水管网治理项目团队科学组织精心施工,经过一周多的时间,对一心园内涝问题进行了整治,“在旧有的管道抽排之后,主要是新建雨水和污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
工程不算大,却实实在在关系着民生——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目前全省各地正在推进老旧小区排水管网改造、重建城市的“呼吸系统”。以锦江区为例,今年3月开始,该区对11个街道共包含1116个小区进行排水管网治理,涉及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管网清淤等。“目前,已经完成573个小区,剩下的争取年内全部完工。”锦江管网项目总工程师李程仪说。
城市新区:构建起区域性的调控能力
对于城市新区来说,城市“呼吸系统”如何建?
“一张白纸好作画。”在杨庆华看来,与老旧小区相比,城市新区更方便落实海绵城市的理念,真正做到贯穿“渗、滞、蓄、净、用、排”六字功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灾害、控制径流污染,尽力做到形成城市区域性的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
已建成并开放、占地5061亩的东安湖公园,因其“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的“高颜值”,目前是成都市民周末心心念念的“打卡胜地”之一。“实际上,东安湖公园还是一个区域性的水生态调控系统。”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技术部总工刘建国介绍,东安湖公园进行了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的一系列运用。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治关键技术,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杨庆华透露,在老旧小区治理和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外,其领衔的课题组在城市深隧排水系统研发等方面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城市深隧排水系统关键技术已达到水平,希望能够尽快投入到城市‘呼吸系统’的构建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