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性化数据采集的出现,个性化消费的需求将会大规模爆发,不仅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个体化的数据,还将带来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健康服务,例如,在的候车厅,我常看到量身高、称体重的测量仪,它们有时还幽默地建议用户“嗨,你该了”。
可以想象,人类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犹如隐藏在海底的冰山,非常,只受制于上百年制造的局限,它一直被静静地压抑在海面之下。这些测量仪还蛮受欢迎,说明人们有了解自己的迫切需求。这些测量仪的数据精度、粒度远远不够,价值并不大。
用户只需进入这个看起来像照相亭或更衣室的设备,外套,便可通过红外传感器扫描全身,整个过程仅需7秒就可以获取20万个数据点,通过这些数据,人们不仅知道身高、体重,还能计算出脂肪成分、腰部比例等细节数据,高端付费用户能从APP里看到一个更详细的身体分析报告,报告中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健身、饮食建议。
澳大利亚的3D扫描仪mPod,开始进入美国的健身房和商场。富士康裁员的消息可谓是传的满城风雨,众多一线工人都人心惶惶,唯恐哪天这个厄运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据外媒消息,苹果的代工厂富士康已部署超过4万台机器人意图取代廉价劳动力。
富士康昆山工厂也已裁员6万人。从这些消息,我们可以看出,富士康此次是铁了心要用人工智能来取代人力了。那么究竟为什么,富士康坚持启用机器换人计划呢。如今的用工市场劳动力短缺,工人成本大幅上涨等因素,对用人单位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使用机器人来弥补工人短缺,摆脱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能企业的用工成本。
和人力相比,机器人的优势在于能够不间断的工作,能大幅工作效率。后,如果拿培养一个成熟工人的成本与机器人的寿命和成本相比,在相同的效益下,机器人的成本更少。都要确保自身利润,富士康开始启用机器换人计划也是无可厚非的。
使用机器人真的能够代替一切人工吗。更何况,如今的机器人并未非常成熟,机器人自身的局限性也非常大,在这样的情势下,富士康意图用机器代替人工是否会得不偿失呢。我们知道如今机器人能够胜任的是简单机械的流水线操作,只能用于生产线上的前端工作。
而后端核心的组装部分,机器人能够代替完成的工序并不多。机器人操作的灵活性和精度没有人工那么好,基本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对于产品的要求一直在改变,旧的机器人很容易由于产品的更新而废弃。更何况,如果机器能够如此简单的取代人工,那么富士康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