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上有一个高大上的俱乐部,它只有四个会员,却吸引了各国首脑的关注和众多科学家工程师的研究,这个俱乐部就是GNSS,四个会员分别是美国GPS、欧洲伽利略GALILEO、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中国北斗COMPASS。
国际上有一个高大上的俱乐部,它只有四个会员,却吸引了各国首脑的关注和众多科学家工程师的研究,这个俱乐部就是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四个会员分别是美国GPS、欧洲伽利略GALILEO、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中国北斗COMPASS。
中国北斗是个新会员,也是发展势头猛的会员,北斗是咋回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关于北斗,学术期刊上的文章有很多了,但文章的术语太多,普通人读不懂,也不会有兴趣去读。
媒体和网络上也有一些介绍性的文章,多数是彰显政府成就的宣传稿,内容比较零散,不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很多文章的说法并不准确,显然是非人士写的。科技报道不是由科技人士撰写,而是文科出身的记者捉笔,这种现象是国内科技报道的痼疾。
因为原因,我一直关注着北斗,多年通信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培养了我将复杂的问题用通俗的语言描述出来的特长。我利用了两个月的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公开发行的资料,梳理出了这篇全面介绍北斗卫星的科普长文。
1957 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全1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的空间世纪。美国对此密切关注,有一位名叫比尔.盖伊和数学家和一位叫乔治.威芬巴赫的物理学家,他们在霍普斯金的应用物理实验室里发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这颗卫星的频率出现了偏移,经研究发现是相对运动引起的多普勒频移效应。
这两位科学家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如果在地面上架设多部接收机,就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不同频差推算出这个卫星的具体位置,他们很高兴地把这个研究成果告诉了实验室主任弗兰克.麦克卢尔,说他们已经实现了对苏联卫星的多普勒定位跟踪。
弗兰克主任当时在做海军的一项研究,研究内容是五角大楼如何知道茫茫大海中军舰的具体位置,听到两位科学家的汇报后他眼前一亮,既然你们能够发现卫星在哪里,如果把问题反过来,卫星就能发现你们在哪里,海军军舰定位的问题有思路了!
GPS系统就按这种思路启动了,方案中需要解决的第1个问题就是:卫星该采用低、中、高哪种轨道?如果采用低轨道的话,发射成本比较低,精度比较高,但若覆盖全球的话则需要200颗卫星,这样浩大工程实在是负担不起。
如果采用高轨道,理论上三颗卫星就能覆盖全球,但除了高轨道卫星的发射难度大之外,更主要的是定位精度会很低,原因有两个:一是轨道太高会导致测量误差大,二是静止轨道与地面物体的相对速度很小,不利于使用多普勒频移的解算方法。
中轨道是比较折衷的方案,覆盖全球只需要24-36颗卫星,由于轨道是运动的,地面的物体不动,但相对卫星的速度也很大,这就可以充分利用多普勒频移方法了。
基于以上综合考虑,美国选择了24颗卫星的中轨道星座,1978年发射了第1颗,全系统在1995年投入运行,现有卫星30颗,分为军用和民用两种定位模式,其中民用方式向全球开放。